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大唐名人网

 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大唐名人网 门户 财经 查看内容

13次提“消费”,“扩大内需”成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重点

2020-6-3 10:5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82| 评论: 0|原作者: 大唐名人网|来自: 网络整理

  参照世界银行中等收入标准,中国如今已有4亿多人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而在全球的富人群体中,近四分之一是中国人。在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后,一些专家预计,2020年,中国的消费规模有望达到45万亿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这是巨大的成就。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买东西全靠“票证”,普通家庭的孩子一两年能做一套新衣服已经不错了,一句广为流传的时代语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他没想到发展会如此迅速,改革开放后,短短几十年,“票证”都进了历史博物馆,各种商品和服务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中国经济的活力得到了充分释放。
  日本知名的社会观察家三浦展曾描绘过日本百年来社会消费变迁的历史,他在《第四消费时代》一书中,将日本所经历的社会变迁划分为四个时代:少数中产阶级享受消费的第一消费时代、以家庭消费和大件消费为主的第二消费时代、个性化兴起的第三消费时代和以共享消费、简约化为标志的第四消费时代。
  有人说,中国用几十年的发展走过了日本的百年路,而由于中国社会的深刻复杂性,四个消费时代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能找到自己的缩影,相同的是,它们都正在向下一个时代迈出脚步。
  不同的消费理念在市场上碰撞,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不断迸发。在一二线城市,新时代的消费理念,已经从崇尚时尚、奢侈品转变为注重质量和舒适度,本土化品牌不断崛起;而在三四线城市,大宗商品消费已成为热潮。
  不同的企业能在市场上找到不同的需求,14亿人的市场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现在的关键是把市场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张占斌说,我国经济长期发展具有坚实基础,有全世界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问题是如何把潜力市场转变为现实需求,把现实需求转变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显得尤为迫切。受疫情冲击,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下降6.8%。1-4月,“三驾马车”中,投资下降10.3%,外贸进出口下降4.9%,而消费降幅最大,达到了16.2%。各地在抓紧复工复产的同时,也在大力提振消费。
  “消费的提振是重塑信心的标志。”周汉民说,企业的复工复产要以复苏和扩大消费作为支撑,最近各地兴起的直播卖货、发放消费券以及举办购物节等对激发民间消费潜能,提振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
  比如发放消费券,今年2月初,民建上海市委就对上海的近千家企业开展了问卷调查,面对如何提振经济、提振消费的问题,近半数的企业提到了发放消费券。周汉民形容,“消费券是给人配了一条领带,但希望消费者还能买一套西服”。政府和企业合作发放消费券,企业和消费者都受益。民建上海向上海市委及时提了复工复产和提振消费的建言,可喜的是,效果是明显的。

把消费留在国内

  这些年,“供给侧改革”是个很热门的话题,原因在于,我国市场的供需两端还不完全匹配,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购买力外流。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服务业处处长陈丽芬一直做消费方面的研究,做过多次相关领域的调研,她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迎来了消费升级的窗口期,这其中有个现象值得特别关注——消费者对进口产品需求渐增,而国内能够满足消费者多种需求的商品仍不足。“挖掘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供给端也要跟着升级。”
  “供给和消费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张占斌认为,两者必须配合,有强烈的需求就会创造出更强烈的供给,反之,供给也能引导消费的发展。
  政府工作报告对2020年的消费发展是这样安排的: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民生导向,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同时,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养老、托幼服务。改造提升步行街。支持电商、快递进农村,拓展农村消费。要多措并举扩消费,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
  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给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有些变化我们已经感知到了,有些变化可能在将来才会逐渐显露出来,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调整和变化已成定局,扩大内需刻不容缓。
  5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会上,总书记有句话让张占斌印象很深: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他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要把消费留在国内”。张占斌说,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必不可少,中国应该把总需求和总供给都考虑在内,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框架。
  他还说,内需体系,实际上是一个国民经济的循环体系,必须从这么一个高度来看待,要按照一个大的体系来构建。“当然我们这个内需体系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完全孤立于国际市场的。我们主要是为了防范国际市场上出现极为特殊的变化,我们提早做出准备。”
  今天,从消费大国走向消费强国,无疑我们还需更进一步。

相关阅读

投稿、合作、联系:admin2#tangedu.cn| 小黑屋|网站地图|大唐名人网 |京ICP备07504790号|

GMT+8, 2023-6-5 17:37 , Processed in 0.05144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5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