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陶瓷史上,吉州窑是一座以黑釉瓷著称于世的综合性窑场,剪纸贴花、木叶贴花、剔花、玳瑁釉、鹧鸪斑釉等装饰手法,共同造就了吉州窑独树一帜的风格。这些工艺是如何形成的?近日,吉州窑博物馆馆长谢小林在接受中国文物网采访时表示,吉州窑工艺的形成,可以归纳为博采众长与独出机杼两个方面。正是这两个方面,造就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永恒的传奇。 博采众长 谢小林馆长表示,在吉州窑瓷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了其他窑口的工艺。 北宋定窑以白瓷著称于世,其印花白瓷对其后各窑口工艺的形成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吉州窑借鉴了定窑白瓷的印花技术覆烧法,其所烧造的白瓷,带有浓重的定窑风格,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产量。 在中国陶瓷史上,磁州窑开创了瓷器绘画装饰的先河。南宋时,大批流民南迁,其中便有磁州窑工匠,他们把磁州窑釉上、釉下彩绘装饰手法带到南方,影响了当时的吉州窑瓷器生产。自此,彩绘装饰也成为吉州窑瓷器的重要装饰手法。 “窑变”,是钧窑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博采众长的吉州窑,对于钧窑的窑变技术同样有所借鉴。吉州窑的窑变色斑,多为黄色斑纹,虽不及钧窑绚烂多彩,其形态同样别有特色。 兔毫纹与鹧鸪斑,都是建窑独特的装饰手法,对于此二种手法,吉州窑也多所借鉴。诚如高立人在《吉州永和窑》中所说:“永和窑黑釉瓷兔毫纹、鹧鸪斑、玳瑁斑茶盏,在形制上明显受建窑影响。” 独出机杼 谢小林馆长向我们介绍,吉州窑的装饰手法,除了借鉴其他窑口的工艺外,还有自己的独特创造,剪纸贴花与木叶贴花,就是吉州窑的两项独出机杼的装饰工艺。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将剪纸工艺与瓷器生产相结合,无疑是吉州窑工匠们的独特创造。谢小林馆长介绍道,剪纸贴花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单色剪纸,就是直接把剪纸纹样贴于器物坯胎上,施上一层釉,待釉干后再剔掉剪纸纹样,便得到釉色与胎色对比鲜明的图案;另一种为双色剪纸,就是将剪纸纹样直接贴在已上过含铁量高的底釉器上,再薄施一层含铁量低的釉,然后剔掉剪纸纹样,显出底色纹样来,入窑高温烧制,两层釉变化出各种窑变色釉。 木叶贴花的具体方法是把桑叶浸泡加工后,贴在已施过黑釉的坯胎上,敷黄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由于桑叶中的五氧化二磷,在焙烧时与铁釉不融合,二者产生分离,黑釉上便出现叶脉清晰的图案。烧成后的桑叶呈黄色,与黑色底釉之间形成对比色,树叶的形状、茎脉在黑釉的衬托下清晰可见,妙趣天成。 相关链接 吉州窑博物馆 吉州窑博物馆位于吉安县永和镇,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围绕展示吉州窑和永和古镇文化的专题博物馆。陈展主题为“吉安望邑、古镇永和、千年窑火、抟土成器、器行天下、窑家风情、研究探秘、古瓷新韵”。采用了多种陈展形式,包括文物展示、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动画展示,模型沙盘展示等。 |
投稿、合作、联系:admin2#tangedu.cn| 小黑屋|网站地图|大唐名人网 |京ICP备07504790号|
GMT+8, 2023-3-21 01:02 , Processed in 0.07171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