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际影 “诺玛阿美”,哈尼语里意为“一条河穿过的平坝”,寓意人间美好的地方。7月19日至20日,由云南省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创作演出的舞剧《诺玛阿美》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上演,给第十二届全国舞蹈展演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用这样一部民族史诗表达出了追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宏大主题,很不容易。”在7月21日上午举行的研讨会上,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说。北京舞蹈学院原院长吕艺生认为,《诺玛阿美》象征着一个民族的崛起和复兴。这种崛起、复兴是通过韬光养晦、卧薪尝胆达成的,而这种忍辱负重、坚韧不拔地向前寻找光明的精神非常具有现实意义。“这部舞剧并没有花过多的笔墨去描写家园如何美好,而是表现了一种坚持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赋予了整个舞剧沉甸甸的历史感,让人震撼。”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马文静说。 “《诺玛阿美》的结构很完整,脉络很清晰,故事情节符合发展逻辑,我觉得现在的很多舞剧都做不到这一点,说明它的剧本有一个很好的基础,编导又做了很深入、扎实的艺术创造和思考。”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茅慧说。云南省“音乐与舞蹈学”舞蹈学学科带头人徐梅也认为,该剧的主题表达和人物关系设计得比较合理,故事简洁明了,人物形象十分鲜活,让观众马上就能融入到剧情中,随着故事的发展去分享、感受、体会和感动。 吕艺生指出,《诺玛阿美》是民族舞剧创作的一次创新。他提出了“等动作”的概念,“这部剧之所以独特,就是因为它采用了类似音乐‘等节奏’的创作手法。一个动作不断重复,贯穿始终,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到了双人舞和独舞的时候,也是用‘等动作’的方法推进剧情。这就使得整个舞剧的风格、特色非常统一,在这个基础上,又刻画了各种不同的人物性格。”《北京青年报》资深文化记者伦兵则对该剧的音乐赞赏有加,他说:“原本哈尼族的音乐就非常朴实、动听,作曲家再从现代人的视角进行加工、提炼,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尤其是每一幕开头贝玛讲述剧情的演唱,很有民族特色。”徐梅也认为这部剧的编导和作曲之间达到了很高的契合度。在音乐的交响下,人物的形象和感情的推进非常清晰,包括战争的节奏与角色心理之间的处理,合乎人物的内心和剧情的表达,使音乐和舞蹈的呈现达到了高度融合。 《诺玛阿美》包括主演在内的所有演员,都是红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自己培养的演员。冯双白说:“《诺玛阿美》对于我国艺术院团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特别是两位本团主演给这部剧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他们没有辜负任何人的希望,甚至超出了部分人的想象。”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原院长蒙小燕认为,从《诺玛阿美》来看,以剧目带动本团演员的培养是一条可行之路,“艺术院团应该通过剧目创排,坚持不断地提升演员水平。《诺玛阿美》在北京演出时我看过一次,现在再看,我觉得这些演员明显地在这种过程中成长了。”徐梅认为,好的剧本、好的主创团队,能够打造出一批好的演员,而一个院团拥有好的演员,才能把优秀的剧本和创作展现出来。这种良性循环会让剧团未来走得更长远。 专家们同时指出,在舞蹈特别是具有特色、个性的双人舞的编排上,《诺玛阿美》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但仍有提升的空间。“同时我觉得,这部剧尾声部分没有在舞美层面呈现出让我完全震惊的诺玛阿美,应该继续努力,向全国观众,甚至国外观众,展现出一个值得千里跋涉而至的人间天堂。”冯双白说。(黄际影) [责任编辑:李姝昱] |
投稿、合作、联系:admin2#tangedu.cn| 小黑屋|网站地图|大唐名人网 |京ICP备07504790号|
GMT+8, 2023-6-5 18:46 , Processed in 0.11409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5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