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牛春梅 老年人是现代社会的边缘人群,他们的情感、生活都容易被忽略。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文化事业,都着急争取、取悦年轻的有生力量,就连京剧这样的传统艺术,也把观众席里太多白发当作令人忧心的衰落。在年轻主创和年轻观众占绝对优势的国内小剧场话剧市场中,老年题材更是珍稀物种,而纪实剧场《裁·缝》这部以老年人为主角的作品,打破了这种局面。 很多时候,老年人在社会各个层面都以失语的状态存在,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没有人关心他们还在想什么,想要做什么。《裁·缝》聚焦这个失语的群体,将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做,掰开了,揉碎了,仔仔细细毫不遮掩地讲了出来。理想状态的老年生活是夕阳无限好,是含饴弄孙……但这部纪实作品却告诉我们,现实是残酷的,容不得打一点折扣。剧中的老年人不再是固有的慈眉善目的套路,而是有着更为清晰的个性化面孔,对生活仍然有自己独立的判断。 73岁的老顾再也不能忍受已经忍受了一辈子的丈夫老吴,终于第一次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下定决心离了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和生活。残酷的是,自由并没有如约而来。分开后她发现自己和老吴的生命已经被缝合在一起,并不能真正地裁开。正是因为她的执拗选择,老吴很快去世了……后来,93岁的她也问过73岁的自己,如果没有离婚会怎样?不过,她对自由的追求并没有让自己后悔。大概正是因为自由难得,老顾的追求才显得更加有价值,哪怕到了73岁才去追求。 而剧中儿子对母亲的忽略,让许多年轻观众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子女在成年后,与父母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对调,以更加强势的姿态去面对甚至管教父母。他们对父母的忽略,要比整个社会的忽略更具杀伤力,是让老人最为绝望的致命伤。说到底,每个人都在老去的路上,总要学会如何面对变老,才能更自如地面对生活的残酷真相,这部戏恰好想要带着你一起学习如何变老。 《裁·缝》于国内话剧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关注了一个弱势群体,还在于拓展了新的观演人群。其实在国外剧场,老年人的身影并不少见,尤其是欧洲很多剧场里,老年人甚至是主力。这也使得他们的创作者视野更开阔,有了更广泛的题材选择。(牛春梅) [责任编辑:刘冰雅] |
投稿、合作、联系:admin2#tangedu.cn| 小黑屋|网站地图|大唐名人网 |京ICP备07504790号|
GMT+8, 2023-3-23 06:34 , Processed in 0.06817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 2001-2015 Comsenz Inc.